网投十大可靠娱乐平台

当前位置: 网投十大可靠娱乐平台 > 管理机构 > 科技处 > 论文选登
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的策略探讨(杜祥培)
来源:科学研究-论文选登  |  发布时间:2009-12-25    浏览数:

杜祥培
 (网投十大可靠娱乐平台,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用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准谋划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流高职院校应该是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和办学声誉的综合体现。其主要标准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超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声誉、完善的教学条件、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创建一流高职院校可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创新管理制度、建立整合资源和提供服务的管理平台;实施开放办学、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一流;高职院校;主要标准;发展;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02-0001-05

 Strategy of Develeping First-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U Xiang-pei
 (Loud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Loudi  Hunan  417000)

Abstract: It is of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plan the devele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first-class standard. First-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ability of ranning a college. social contribution and reputation of running a college. Its main standards consist of advanced videa, first-class personnel training quadity, double-quality teaching team of high level, ultra-strong social service ability, fine brand effect and social fame, perfect teaching condition and campus culture with higher vocational charactercstics. Establishing first-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free the thinking, renew teaching concept, probe its educational law, deepen-quality teaching team of high level,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nd social service quality, innov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et up managing plat form intergrating resource and providing service.
Key words: first-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in stand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discuss

    我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高等教育在二十年中取得了蓬勃发展。到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功不可没。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国家在全面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这些一流的高职院校,在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宗旨,坚持就业导向,坚持工学结合,坚持校企合作,坚持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它们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也成为其它高职院校学习的榜样。因此,用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准谋划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流高职院校的界定
    如何界定一流高职院校,莫衷一是。应该说,一流高职院校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还仅仅把它作为一个通用词汇来使用,在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模糊化倾向。本人认为,一流高职院校的界定,从功能定位上来看,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高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承接、转移中心,是先进文化传播的桥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目标定位上看,应该表现为追求卓越品质,表现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从社会贡献上来看,应该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全省乃至全国公认为辐射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总而言之,一流高职院校应该是学校实力、社会贡献和办学声誉的综合体现。其主要标准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要举办一流的高职教育,理念是先导。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高职教育。一流的高职教育需要哪些先进的办学理念呢?主要是:办学思路上,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就业这一目标,真正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培育目标上,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要重视技能培养;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双师型”队伍培养。通过强化培养,扩大兼职,增加吸引力,将促使“双师型”教师结构的明显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上,要不断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要素。例如,宁波职院立足宁波“模具之都”的实际,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作为学院的主要内容。人才标准上,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比如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在区教育厅和劳动经济厅的支持下,在汽车修理、电气自动控制、酒店管理等三个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直通式”试点,取得良好效果。课程建设上,实施灵活的模块化的课程,形成基础课与实践课两个系统。比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构建了“模块化,渐进化”课程模式,就是针对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能力这两大核心能力。理论课按单元知识进行模块化构造;实践课程按技能要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形成工程技术基础模块、机电技术模块、制冷技术模块和专业技术模块。办学模式上,实行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推行校企合作,改变学校学的办学模式。比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与“教学性”并重,校内建了5万平方米的工业中心,引进了5条企业生产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将与知名企业、大企业的密切合作作为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收到很好的成效。培养方式上,注重实习实训。比如深圳职院的“3P一体化”教学法,Principle(原理)、Practice(实践)、Product(产品)作为一体,贯穿于一门课的“教、学、做”之中。这些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推动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学术性教育机构和应用性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就代表了应用性教育机构这种类型。其注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中心,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通的教学体系来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良好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能力。一所一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在当地是一流的,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当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针对性,而且在国内也是一流的,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应变性,甚至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活动,具有很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宁波职院对5376名毕业生抽样调查,60%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共有1419人晋升为技术骨干,占26.4%;712人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占13.24%,466人晋升为单位负责人,占8.67%,总晋升数2597人,总晋升率48.31%。市场营销专业2002、2003届110名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已超过7万元,艺术设计专业2002届毕业生人均年薪已超过6万,实用英语和日语专业2002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分别为56286元、67462元。“宁波职院的学生好用、实用、能下车间,又能搞好管理,非常符合企业的要求”。一流的人才质量为宁波职院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
    一流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是一流的“教师”,又应该是一流的“工程师”、“高级技师”,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高的社会经验和企业、行业经验,还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我们通常说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术大师,能培养一流的学术性人才,甚至能造就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此不同的是,一流的高职校则要有一流的“双师型”教师,能培养一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些“双师型”教师不仅来自于教学系统,而且更多地来自于工厂、企业、行业。只有具有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高职院校才能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上海公安专科学校,实行教官制,实现了教师队伍的转型,学校有专职教官123名,兼职教官196名,专任教师64名,教官占全部师资总数的83.4%,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超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对高职院校来讲,社会服务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社会服务能力,一是承担了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利于解决教育与经济社会脱节的矛盾;二是在服务过程中了解产业的发展动态,了解行业的更新,明确企业、行业的要求,提高办学质量;三是教师和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因此,一流的高职院校必须具有超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体现在:为企业技术开发和生产服务;面向“三农”,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在服务中拓展发展空间。比如贵州交通职院的道路桥梁工程系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同完成了“崇遵高速公路”、“水黄二级公路”、“贵开高等级公路”等多条高等级公路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后期服务,该系还承接了“汕昆高速公路”的部分勘察设计任务,累计产值2000万元。江苏农林职院通过“草坪草”种植技术的推广,受益面积达9万多亩,带动2万多农户,年效益近3亿元,辐射全国20多个县(市),已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该学院研发的“彩色苗木”品种现已推广至全国25个省(市、区),推广面积2万亩,带动农户4000户,效益8000万元。该院荣获“江苏省‘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学院用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赢得了发展空间。
    (五)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声誉
    一流的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中的佼佼者,具有一流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声望。其办学经验的积淀,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在企业和行业中的重要影响,都是其他高职院校不可获及的。一流高职院校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声望既能带来一流的生源,吸引一流的教师,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又能为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效益,为高职院校赢得更多欢迎和更多尊重,真正促使职业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六)完善的教学条件
    高校仅有大楼,没有大师不行,但是,一流的高职院校,没有良好的基本条件也同样不行。一流的教学基本条件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教学设备要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最重要的是要有满足各专业技能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完善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结合新模式;专业实验实训室能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建成综合性、创新型实验实训室,形成了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同时,要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服务环境。
    (七)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集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流的高职院校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的特征是高职特色,核心是:乐业、敬业、创业、创新。要通过校园的环境净化、绿化、美化、规范化、教育化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要通过制度的制订,建立规范的制度文化;要通过行为美的提倡,构建良好的行为文化;通过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和谐共处精神的弘扬,建立良好的精神文化。做到以良好环境熏陶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正气氛围感染人。这都是一流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涵。
    二、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基本策略
    以上从七个方面解读了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准,那么如何建设好一所一流职院呢?其基本策略如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真正如此有规模地发展,应该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高职教育在我国基础薄弱,经验缺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占有主导话语权。但它又确确实实是我国高等教育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最有希望的部分。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先导。要从传统的学术性教育、精英教育中解放出来。要脚踏实地,坚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等性、服务性、创新性,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学校的社会角色定位,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到位的服务去赢得社会支持;要以开放的姿态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办学内涵,保持可持续发展;要强调工学结合的特色,又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建设两个体系;要扩展生源和就业渠道,推动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建设;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总之,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去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最根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核心。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与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培训工作都有着很大的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要搞好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就是认真探索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在认清规律的基础上推动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以专业为龙头,核心是课程建设,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这三者构成学院的核心实力,最终目标是人才培养。一是专业的设置上,要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专业调整机制,每个专业都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课程,要设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要按照模块式的原则构建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要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为导向构建课程的内容;三是教学团队建设,要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课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四是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地域特征、专业特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五是教学管理,要建立一套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课程考核制度、毕业标准制度、学分制等。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为满足这一特点的需要,建设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双师”型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素质”,二是“双师结构”,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育部在新一轮高职院校“工作评估”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既要通过“专业课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要求,强调“双师素质”,又通过“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步提高”的要求,强调了“双师结构”,这为加快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明确了方向。重点有三点:一是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二是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三是建立“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的保障制度。要通过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团队建设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职称评审制度来约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用一流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出一流的高职学生。
    (四)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确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上述表述我们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档次的高层次性,培养类型的技能性,毕业生的基层性。这说明,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中不仅要强调技能,而且也是强调“高层次性”。何为高层次性?主要是指素质的高层次性。它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有与之相应的全面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创新素质、职业道德等等。高职院校的学生,仅仅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技能要与素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素质拓展计划,认真落实教书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素质熏陶,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大学生。
    (五)发挥学校职能,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高职院校的特征决定了它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关联性。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流的高职院校必须与社会建立十分紧密的关系,在服务社会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着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在办学定位上,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做到“顶天立地”;在专业设置上,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保持一定的协调性,为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需要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形成满足教育需要的培训中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服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参与社区建设,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总之,高职院校要主动走出“象牙塔”,在与社会经济的深度互动中不断发展壮大。
    (六)创新管理制度,建立整合资源和提供服务的管理平台
    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是一种与其他教育不一样的教育类型。因此,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来解决资源整合和师生的不同需要问题。一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保证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需要;二是教师管理制度创新,保证“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的需要;三是资产管理制度创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不同类型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四是分配制度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五是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探索工学结合下的学生工作和学生管理新模式;六是人事制度创新,改革高职院校人才聘用标准和方法,适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全新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整合资源和提供服务的管理平台。
    (七)实施开放办学,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我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我国也是世界工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也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开放办学、主动提高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一是要树立国际化的观念。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抵挡不了的,我们必须主动迎接它、适应它、利用它。二是确立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系统、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三是构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四是加强教育国际化的交流。
    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是历史赋予我国高职院校的使命,也是每所高职院校的价值追求。高职教育是我国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的教育,也是最有希望的教育,虽然存在着不少困难,但是,每个高职教育战线的同志都有责任,也有信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杜祥培(1967-  ),男,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在职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康民) 

  

【打印本页】
相关链接
· 船用柴油发动机缸盖复合模具设计方法(蒋小波) 2020-05-13
· 新时代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策略-(郭广军-赵雄辉-钟建宁-方... 2020-05-13
·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与供需联动机制研究(郭广军-赵雄... 2020-05-13
·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对策研究(郭广军) 2020-05-13
· 新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定位与培养体系研究(郭广军) 2020-05-13
Baidu
sogou